所在位置:首頁 > 清風視界 > 史跡 >正文

茍利國家生死以——探訪揭陽普寧林則徐紀念館

來源:南方+客戶端     日期:2024-02-04 08:48:38    

史跡.jpg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強調(diào):“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jié)合是必由之路?!?/span>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廉潔文化元素。我們開設“探訪南粵史跡 傳承廉潔文化”專欄,旨在解讀廣東廉潔文化的深厚底蘊,讓博物館里的文物、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系列報道將走遍廣東,為您展開一幅南粵廉潔文化史跡畫卷。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人,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民族英雄和禁毒先驅(qū)。他一生清廉奉公,歷任翰林編修、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歷官全國十四省,更與廣東結(jié)下不解之緣。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來到東莞虎門指揮硝煙,氣壯山河;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則徐再次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在從福建奔赴廣西平定拜上帝會途中,于普寧洪陽文昌閣溘然長逝。文昌閣由此成為林則徐人生中最后的一處舊居,并被辟為林則徐紀念館,掛牌為普寧市禁毒教育基地、普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揭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途病逝 心念國事

  洪陽在明、清和民國時期是原普寧縣的縣城,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跡眾多,目前有普寧學宮、德安里、培風塔3處省級文保單位,林則徐舊居(文昌閣)等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145處一般文物點。

  林則徐舊居(文昌閣)位于普寧市洪陽鎮(zhèn)東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六十年(1721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文昌閣不僅是供奉文昌星神君的廟宇,也是供官吏往來停駐的“分司公館”,而林則徐正是曾經(jīng)入駐文昌閣最著名的一位官員。

  洪陽鎮(zhèn)黨委委員劉壯輝介紹說,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六月,洪秀全在廣西組織拜上帝會,發(fā)展迅猛,咸豐皇帝命林則徐迅速來京,但林則徐因病推辭。九月,林則徐被清廷任命為欽差大臣,要求他赴廣西鎮(zhèn)壓拜上帝會起義。十月初二日(公歷11月5日),林則徐抱病從家鄉(xiāng)福建省侯官縣起程,由于日夜兼程,病情加重。十月十六日(公歷11月19日)抵達普寧洪陽,已是沉疴在身,下榻于文昌閣樓下東廂房。普寧知縣舉薦了本縣名醫(yī)黃華珍為林則徐診病,診斷為“風寒入里”。洪陽的舉人方青錢是林則徐的門生,他日夜隨侍在側(cè),林則徐感其盡師生情誼,送方青錢一聯(lián):“筆頭風月三千客,詩律胸懷十萬兵?!?/p>

  在文昌閣居住的短短四天時間里,病危的林則徐時刻不忘自身職責和國家大事,口授并由隨行的次子林聰彝代筆,給朝廷上了兩個奏折。

  在《途中忽得重病折》中,林則徐自述“現(xiàn)行至普寧縣地方,除分弁馳赴廣州、惠州延覓良醫(yī)調(diào)治,以冀稍為差愈,仍力疾兼程前進,并分咨東、西兩省各督撫臣外,所有微臣途次患病情形,謹繕折由驛據(jù)實奏聞?!?/p>

  在《遺折》中,林則徐表示自己病后“趕緊服藥,仍力疾馳至普寧縣城。迨十八日病益加增,勢難趕站……據(jù)醫(yī)者云,積久虛勞,心脈已散,百藥罔效。自料萬無生機,伏枕望闕碰頭,悲號欲絕。伏念臣筮仕四十年,歷官十四省,仰荷三朝知遇,受恩深重,報稱毫無。惟此盡心竭力愚誠,永矢畢生,雖一息僅存,自問不敢稍懈?!?/p>

  十月十九日(公歷11月22日),林則徐在文昌閣與世長辭,享年66歲。清廷追封林則徐為太子太傅,謚號“文忠”。

  清廉誠勤 愛民報國

  觀操守在利害時,

  觀精力在饑疲時,

  觀度量在喜怒時,

  觀存養(yǎng)在紛華時,

  觀鎮(zhèn)定在震驚時。

  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

  從善如緣無枝之木,才住腳便下墜。

  以上是林則徐曾經(jīng)寫下的《觀操守》,也是他的人生格言。

  “林則徐一生的不朽業(yè)績早已彪炳史冊,而他的人格情操、思想境界亦足以垂范千古?!逼諏幨姓f(xié)文史特聘委員陳鵬飛研究林則徐的著作和事跡多年,他表示,在林則徐的宦海生涯中,多次擔任過當時官吏們羨慕的“肥缺”,但林則徐素性端方,為官清廉,經(jīng)世致用,勤政愛民。林則徐還總結(jié)出考察官吏的辦法:“一考諸公牘之事理,一驗諸接見之語言,一證諸采訪之聲名,一征諸管轄之成效??偽┿∽裰I旨,求一實字。”

  林則徐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座右銘。鴉片戰(zhàn)爭后,林則徐被貶到新疆。林則徐并沒有頹廢喪志,而是帶領新疆人民創(chuàng)興水利,屯田至數(shù)十萬余畝。清朝大臣梁章鉅曾在《浪跡叢讀》里稱贊說:“三年塞上開墾屯田,厥功尤偉!”欽佩林則徐“以逐臣而猶為民為國”。

  林則徐也極為重視傳承勤儉家風,他在寫給子女的《析產(chǎn)書》中說:“余服官中外已三十余年,并無經(jīng)營田宅之暇惟?!辈⒔虒ё訉O道:“惟念產(chǎn)微息薄,非儉難敷,各須慎守儒風,省嗇用度,并須知此等薄業(yè)購置甚難,凡我子孫,當念韓文公所云‘辛勤有此,無迷厥初’之語,倘因破蕩敗業(yè),即非我之子孫矣。”

  曾國藩聽聞后為之折服,在家書中由衷地贊嘆道:“(林則徐)督撫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輩當以為法?!?/p>

  深入基層 調(diào)查研究

  林則徐發(fā)起了“調(diào)查研究”之風。

  在著名的“單銜上疏”之前,林則徐深入基層,實地勘察。他寫道:“鄉(xiāng)農(nóng)傳說暗荒,臣初猶未信,當于立冬前后,親坐小舟密往各處察看……見聞如一。臣率屬虔誠祈禱,悚懼滋深”。于是,林則徐上書向皇帝據(jù)理力爭,提請減輕稅負,藏富于民。

  在查閱六十多種文獻資料基礎上,林則徐寫出水利專著《畿輔水利議》,論證了興修水利、可在北方種植水稻以解決南糧北調(diào)等意見。為在江蘇推廣雙季稻,林則徐在自己官廨前后,租賃民田數(shù)畝作為試驗田,親自試種水稻,并在日記中對水稻生產(chǎn)過程做詳細記載。

  林則徐歷官十四省,盡心求實,躬行誠勤。林則徐曾在檢查水利工程材料被燒一案時,“逐垛丈量,拆來過秤”,細致之極。道光皇帝感慨道:“動則如此勤勞,弊自絕矣。做官皆當如是,河工尤當如是,吁!若是者鮮矣!”

  修繕舊居 譜寫新篇

  在滄桑歲月中,普寧洪陽文昌閣先后作過黃都書院、普寧女子師范、洪陽鎮(zhèn)小學,還曾作為醬油廠、糖果廠,1982年起為洪陽鎮(zhèn)第三小學校址。1988年,文昌閣由原普寧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先后被確定為普寧市、揭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于年久失修,殘破欲傾,2003年,普寧市把修復文昌閣列入當年“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成立普寧市文昌閣禁毒教育基地籌建委員會,發(fā)動社會各界熱心人士踴躍捐資,群策群力,按修舊如故的要求,對文昌閣進行修復,并建成普寧市林則徐紀念館和禁毒教育基地,于2005年6月26日“國際禁毒日”對公眾開放。

  如今的文昌閣坐北向南,古樸莊重,面闊13.97米,深57.6米,有三進九間二天井,后進為三間式(一廳二房)兩層閣樓。整體木構(gòu)架為抬梁式,屋頂為歇山頂,鋪黃色琉璃瓦,地面原鋪紅磚。文昌閣正門懸掛有洪陽書法家方斌撰寫的對聯(lián):文道播揚,看古邑遺風,六籍修齊德義仁聲廣厚;昌光會聚,觀坤輿載物,三陽行健鄉(xiāng)邦黎庶咸寧。


  文昌閣的中廳是禁毒教育展覽館,中門懸掛普寧市書畫家賴少其書寫的林則徐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室內(nèi)以大量的圖文資料和各類毒品模型展現(xiàn)毒品的危害,教育干群尤其是青少年堅定防毒拒毒意志,增強法制觀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建設美好和諧家園。

  文昌閣后閣樓一樓的中廳中堂上,林則徐半身銅像威嚴矗立,令人敬仰,上方懸掛匾額“乾坤正氣”;東廂房復原了當年林則徐在此住宿期間的家具及文房四寶等陳設,西廂房則陳列林則徐手書的名句拓本。二樓是林則徐生平圖片展覽,分為“人生楷?!薄敖句N煙”“巨星隕落”“萬古流芳”四部分,詳細展示了林則徐輝煌的人生歷程。

  二十多年來,廣大機關事業(yè)團體、學校師生和游客經(jīng)常到林則徐舊居參觀學習。每年“6·3虎門銷煙紀念日”“6·26國際禁毒日”,揭陽市、普寧市兩級經(jīng)常在此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活動。洪陽鎮(zhèn)初級中學退休歷史教師方滿君表示,當?shù)乩蠋熢谙驅(qū)W生講授虎門銷煙和鴉片戰(zhàn)爭的歷史時,總會提醒學生,民族英雄林則徐就曾經(jīng)來到洪陽文昌閣,教科書上原來仿佛很遙遠的歷史人物與學生的距離一下子就被拉近了,更加讓學生們強化了愛國主義思想,堅定了禁毒拒毒信念。

  劉壯輝表示,為加強對林則徐舊居的保護和活化利用,更好地發(fā)揮基地禁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洪陽鎮(zhèn)接下來將積極凝聚各方力量,對林則徐舊居進行重新修繕;物色培育專業(yè)講解員,更好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積極與洪陽其他名勝古跡、人文景點、紅色革命遺址相結(jié)合,依托洪陽花卉苗木特色產(chǎn)業(yè)和自身資源稟賦,打造精品旅游線路,走文旅、農(nóng)旅雙融合發(fā)展路子,推進洪陽鎮(zhèn)建成全國知名的歷史文化名鎮(zhèn)。

附件: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jiān)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wǎng)

      粵ICP備10233762號

      nyqfw@gd.gov.cn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