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頁 > 清風觀瀾 > 史鑒 >正文

立世應戒欺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日期:2023-02-10 09:34:46    

  古人云:“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笨墒菛|漢時期卻有位偏不相信這則忠告的官員,深夜懷金,送與有恩于己的楊震,為防被拒,遂低聲安慰,沒有任何人知道,您盡可放心收下。楊震說怎么沒有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便是“四知太守”的故事。這位深夜懷金相送的官員,自信沒有人知道此事,卻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欺,為形聲字,從欠,其聲,“欠”多與出氣、說話有關(guān)。《說文解字》曰:“欺,詐欺也”,欺多與詐、騙為伍,成為無人敢于小視,甚或芒刺在背的詞匯。

  古人對此看得極為透徹,四書之一的《大學》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闭恼\意是儒家修身的重要方法,朱熹說正心誠意乃“萬世學者之準程”。正心的前提是誠意,而誠意就是不要自欺,既然自欺是不好的,欺騙別人更是不好。

  我們不妨來讀一則有意思的小故事。曾國藩素以知人聞名,從他軍營中脫穎而出的英雄豪杰不計其數(shù),他的風云帳下,龍騰虎躍,人才濟濟,令天下奇人異士趨之若鶩。一日,有位名士前來拜見,曾國藩不敢怠慢,只見來人衣冠古樸,談吐不俗,遂與其傾心交談,名士不疾不徐,悠然指點江山曰:“胡潤芝辦事精明,人不能欺;左季高執(zhí)法如山,人不敢欺;公虛懷若谷,愛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誠,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語,令人不忍欺?!?/p>

  此三不欺并非名士之發(fā)明,而是有出處的。《史記》記載,春秋時子產(chǎn)治理鄭國,用嚴密的法律條文織出一張疏而不漏的大網(wǎng),使人沒有辦法作惡,謂之“不能欺”;戰(zhàn)國時西門豹治理鄴縣,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使人忌憚不敢作惡,謂之“不敢欺”;春秋時的宓子賤治理單父,以同理心對待人民,就像關(guān)愛自己的父母與子女,見之饑寒,則為之哀;見之勞苦,則為之悲,百姓被他的至誠之心所感化,故不忍心欺騙他,謂之“不忍欺”。

  名士此等高論不禁令曾國藩刮目相看,遂盛情款待,并委以重任,不想這所謂名士,卻是一個欺世盜名之徒,竟私攜巨款潛逃而去。

  一個欺字,何其頑固,源于心頭的貪念和癡念又是多么強烈。

  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叫孟信的人,家傳儒學,一塵不染,窮且益堅。其侄想將家中唯一的老牛賣掉,以糊口度日。交易達成之時,恰巧孟信歸來,當即表示不賣,因為此?!跋葋碛胁 保ζ渲镀垓_買主的行為痛恨不已。買主非常詫異,對孟信說:“孟公,但見與牛,未必須其力也?!币馑际悄憔蛯⑴Yu給我吧,我并不需要它來勞作。盡管買主已經(jīng)如此表示了,但孟信決不能答應,買主“苦請不得,乃罷。”周文帝得知此事后深為嘆服,將孟信舉為太子少師,后又升為太子太傅,直至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為立身之本,欺為招災惹禍之根。欺騙朋友,則失去寶貴的友誼;欺騙合作伙伴,則失去共贏機會;欺騙客戶,則失去事業(yè)發(fā)展的未來。喊“狼來了”的那個放羊娃如是,以“烽火戲諸侯”取樂的周幽王如是,見利忘義、目無法紀的諸多“老賴”們亦如是……

  一個欺字,等于失去最可寶貴的信任,路會越走越窄,越走越暗。故而先賢們不厭其煩,一再告誡要正心誠意,表里如一。唐朝詩人駱賓王有《螢火賦》,說“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君子即使獨處在沒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虧心事。古人以“不欺暗室”稱贊那些慎獨自律的人?!对鰪V賢文》亦曰:“再三須慎意,第一莫欺心”,意思是要反復思量自己的起心動念,即使沒有別人監(jiān)督,也不要做壞事,關(guān)鍵的關(guān)鍵是首先不要自己欺騙自己的那顆心。

  不自欺,內(nèi)心才能陽光普照;不欺人,日子才能怡然安然。光明磊落,俯仰無愧,自可頂天立地,傲然于世。

附件: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jiān)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wǎng)

      粵ICP備10233762號

      nyqfw@gd.gov.cn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