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頁 > 清風(fēng)觀瀾 > 史鑒 >正文

卻金拒銀守廉潔

來源:中國紀(jì)檢監(jiān)察報     日期:2023-12-08 08:21:55    

  古人云:“自非祿賜,一毫不受于人?!泵鎸λ速浰偷慕疸y錢財該怎么辦,這是考驗清官廉吏的試金石之一。楊震留下暮夜“四知”拒金的故事,世世代代流傳,為后人頌揚。翻檢史籍,古代有很多清官廉吏不為金銀所惑的高潔事跡,其中部分內(nèi)容并未廣為人知,現(xiàn)從史海中打撈數(shù)則,以饗讀者。

  三國時期的名士華歆要到朝廷為官,親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前來相送,并贈“數(shù)百金”,華歆暫且收下,暗中卻逐一做了記號。臨行之時,華歆將所有贈金擺在人前,對送行者表示,感謝大家的情意,但我此番是單車遠行,懷璧為罪,因這些金子平添許多在路上被劫乃至被害的風(fēng)險啊,請大家為我想一個萬全之策。言外之意是不義之財為災(zāi)殃之源,大家聽了如此重話,只好都收回各自贈送的財物,更加佩服華歆的高尚品德。

  其實,華歆最被后人熟知的典故是“割席絕交”,而他是“反面”角色。華歆年輕時與管寧同窗讀書,兩人在園里鋤地,見土中有片金,管寧揮鋤視與瓦石無異,華歆則捉而擲之。又有乘軒冕過門者,管寧自讀如故,華歆停書觀看,于是管寧割席分坐道:“子非吾友也。”后來,管寧當(dāng)了隱士,而華歆做了重臣,并沒有打壓看不起他的管寧,反而向朝廷多次舉薦。史書記載,華歆素來清貧,“家無擔(dān)石之儲”,可見,華歆始終沒有辱沒廉潔的名聲。

  隋代,梁毗任西寧州刺史,本地部族重視金子,“皆服金冠”,各部族酋長以金子多少論富貴,相互攀比、爭奪,乃至大動干戈。梁毗為解決這一問題,曾貼出告示要求禁止,但毫無作用。因梁毗是一州刺史,各酋長爭相送金子給他。梁毗設(shè)宴款待,將其所贈金子全部擺在桌上,突然對著金子號啕大哭,酋長們面面相覷,以為送的不夠。梁毗說道:“此物餓不能食,寒不當(dāng)衣,你們?yōu)榱藸帄Z它,大打出手,多少生命因此隕落,如今你們將金子送給我,是要殺了我啊?!北娗蹰L連忙表示絕無此意,梁毗趁機引導(dǎo)道,“那你們?yōu)槭裁从譃樗鴱P殺不止呢?”遂將所有金子悉數(shù)還之,眾酋長如被當(dāng)頭棒喝,從此不再相互侵犯。梁毗之淚,閃爍著智慧的光輝,為財而忘命,這是愚蠢的行為。

  行賄受賄,不僅是兩人之事,損害的是世間道義。元代大臣廉希憲拒賄守廉,并講出了不應(yīng)受賄的幾重層次。面對送金者,廉希憲告誡道,這些財物,若是你們自家的,我取之為非義;若是公家的,你們就是盜竊,我收了就是貪贓;若是你們從老百姓那里搜刮而來的,那就更要罪加一等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危害甚大,當(dāng)須戒之。送金者聽后無地自容,羞愧而去。廉希憲最是喜好儒家經(jīng)典,手不釋卷,故被稱為“廉孟子”,他用自己的謹言慎行,來傳遞孟子推崇的浩然正氣。

  元代還有一名官員退金的決心異常篤定,如磐石般不可動搖。曹鑒任職湖廣行省時,有一個叫顧淵伯的故交送給他一包朱砂,他只當(dāng)是顧淵伯關(guān)心自己,就放在了篋笥里。半年后,曹鑒準(zhǔn)備取出朱砂制藥,卻驚訝發(fā)現(xiàn)其中竟夾雜了黃金三兩,他懊悔地說:“淵伯以我為何如人也!”曹鑒堅決要將金子退回去,而此時顧淵伯已去世,曹鑒不肯就此罷休,又找到顧淵伯的兒子,終于將金子退還。曹鑒一生為官清廉,官至禮部尚書時,仍然租房子住。《廉吏傳》作者黃汝亨對其評價“父沒還子,此為至行”。

  關(guān)于卻金拒銀之廉行,清代還有一個悲壯的故事。嘉慶十三年(1808),淮揚一帶天降暴雨,良田被淹,老百姓流離失所。朝廷撥下賑災(zāi)錢糧,又派新科進士李毓昌作為查賑官員。李毓昌發(fā)現(xiàn)實際賑災(zāi)戶口與山陽知縣王伸漢所報不符,當(dāng)?shù)赜胸澪圪c災(zāi)銀之嫌,便準(zhǔn)備如實奏報。王伸漢害怕東窗事發(fā),欲以重金賄賂,李毓昌不為所動,毅然拒絕。誰知,李毓昌竟遭王伸漢等人殺害,還偽造成自殺身亡的現(xiàn)場。最終紙包不住火,真相大白后,嘉慶對兇手予以嚴懲,作長篇《憫忠詩》,痛斥貪官“見利即昏智,圖財豈顧殃”,并將此詩鐫刻石碑上,立于李毓昌的墓前,以昭忠烈。

  拒卻行賄是為官者的本分,是廉潔的底線,這需要以涵養(yǎng)廉心為基石,內(nèi)心絕不能猶猶豫豫、含含糊糊。要知道,守住清白操守這一無價之寶,勝卻無數(shù)金銀污身引禍。(王潤

附件: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jì)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jiān)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wǎng)

      粵ICP備10233762號

      nyqfw@gd.gov.cn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