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頁 > 學習在線 > 習近平用典 >正文

以典喻今,為國家立心,為民族鑄魂

來源:求是網     日期:2019-04-16 09:10:48    

2019年第8期《求是》雜志刊發(fā)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這是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二次會議文藝社科界委員聯(lián)組會時的講話。談及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文化文藝工作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以典喻今,深刻闡釋了其中的豐富內容。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些典故背后的深意。

總書記說——

古人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謂“為時”、“為事”,就是要發(fā)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fā)展中有所作為。

出處——

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學習筆記注:

此句是用來解釋在詩人眼中創(chuàng)作與現(xiàn)實的關系。在白居易看來,作品一方面要反映時事,一方面要為了現(xiàn)實。習近平總書記是在談到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時引用此句的,并對“為時”、“為事”作出了當下的闡釋,那就是要發(fā)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fā)展中有所作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chuàng)作、學術創(chuàng)新?lián)碛袩o比廣闊的空間。作為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緊緊抓住時代這個大背景,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chuàng)造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的主題、捕捉創(chuàng)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總書記說——

正所謂“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出處——

是故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漢·王符《潛夫論·釋難》)

學習筆記注:

此句的字面釋義為,大鵬沖天飛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輕盈;駿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腳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是在談到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引用此句的,而早在2013年12月他在談及改革中的人民立場時也同樣引用過,再次引用,就是想讓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明白他們在為誰創(chuàng)作、為誰立言。?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一切成就都歸功于人民,一切榮耀都歸屬于人民。面向未來,要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風險挑戰(zhàn),順利實現(xiàn)黨的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得匯集和激發(fā)近14億人民的磅礴力量。

總書記說——

《左傳》講“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

出處——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春秋·《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學習筆記注: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最上等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功立業(yè),再其次是創(chuàng)立學說。即使過了很久也不會被廢棄,這就叫做不朽。習近平總書記是在談到要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時引用此句的,為的是讓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明白立德是最高的境界。?

為什么如此強調“德”的問題?從根本上說,這是由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身份決定的。在總書記看來,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因為社會影響力大,理應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除了在工作上做出成績,明大德、立大德才是最要緊的。

總書記說——

良好職業(yè)道德體現(xiàn)在執(zhí)著堅守上,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最后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

出處——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人間詞話》)

學習筆記注:

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是一個經典的總結。他認為,治學有共同的內在邏輯,這種邏輯可以從宋代詞人晏殊、柳永和辛棄疾的詞句中體現(xiàn)出來?!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鵲踏枝·檻菊愁煙蘭泣露》,是說要有執(zhí)著的追求,明確目標與方向;“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說的是多年磨練后的日漸成熟和豁然開朗,進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王國維“治學三境界”來鼓勵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叭辰纭辈粌H是創(chuàng)作、治學漸進、漸悟、漸成的過程,也是創(chuàng)作者執(zhí)著堅守人格的寫照。只要志存高遠,耐得住寂寞,最后必能出大作、成大器。

附件: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jiān)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10233762號

      nyqfw@gd.gov.cn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