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頁 > 綜合要聞 >正文

廉潤南粵|林則徐: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

來源:南方日報     日期:2020-08-21 11:59:06    

1839年6月3日(清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廣東虎門海灘上搭起禮臺,幡旗飛舞,人山人海,拍手稱快聲、敲鑼打鼓聲、鞭炮聲此起彼伏。在民眾的見證下,無數(shù)鴉片被切割后倒入鹽鹵池中泡浸,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騰起滾滾煙塵,工人們手持木耙不停在池中攪拌,確保煙土完全溶解……

這便是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在20多天里,共有近2萬箱、總重237萬余斤的鴉片被集中公開銷毀。這一壯舉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志,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反帝、反侵略斗爭的光輝一頁。而領導這場禁煙運動的,便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時任禁煙欽差大臣的林則徐(1785-1850)。

虎門鴉片戰(zhàn)爭博物館廣場上的林則徐塑像。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虎門銷煙前,清政府也曾多次頒布禁煙諭命。然而,當時官場吏治黑暗、腐朽深重、貨賂公行,鴉片屢禁不止。而林則徐之所以能禁煙成功,則與他“但當保涓潔,弗逐流波奔”的高尚操守密切相關。數(shù)十年為官生涯中,他勤勉實干、興利除弊,厲行廉潔、懲奸除惡,在政績斐然的同時,還留下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傳世箴言,為后世樹立起一座不朽的人格豐碑。

保民如子 清廉為重

1785年,林則徐出生于福建侯官縣(今屬福建福州)一個私塾教師家庭。林則徐在《先考行狀》中對父母的言傳身教作過生動描述:父親性格耿直,“讀書之外,無他嗜好”,他深惡官場腐敗,教育子女要品行端正,“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錢”;母親時常做些針線活以補貼家用,即使后來家境好轉,依舊布衣蔬食,簡樸度日;林氏夫婦育有三子八女,盡管生活清苦,依舊樂善好施,“視人之急猶己”,為了幫助窮困如洗的親友,寧可自己忍饑挨餓。

廣州林則徐紀念園。南方日報記者 徐昊 攝

林則徐自幼便隨父親在私塾中學習,他天資聰穎,據(jù)傳少年時就寫出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詩句,令眾人驚嘆。

1811年,林則徐在科舉考試中獲得殿試二甲第四名,被賜予進士出身,兩年后入翰林院庶常館。在翰林院工作期間,他曾主持江西和云南的地方考試,以公正謹慎深受考生和同僚的好評。

從1820年起至虎門銷煙之前,林則徐先后擔任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江蘇按察使、陜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位。“為政若作真書綿密無間,愛民如保赤子體會入微”,這是同科進士程恩澤贈予林則徐的聯(lián)句,也是對林則徐履職表現(xiàn)的精準評價和高度褒揚。

在江蘇按察使任上,林則徐改革司法弊端,加緊案件審查,只用數(shù)月就把積案清除了十之八九,被百姓稱頌為“林青天”;在任河東河道總督期間,為了治理黃河,他頂著刺骨寒風,實地探訪沿河地勢水貌,逐一查驗兩岸治水所用的數(shù)千個秸稈堆的新舊虛實,絕不馬虎。

1833年,江淮一帶暴發(fā)特大洪水,在道光皇帝已經下令不準緩征賦稅的情況下,時任江蘇巡撫的林則徐毅然抗旨上疏,為民請命。在奏折中,他痛陳當?shù)厥転膽K狀,從“國計與民生實相維系”出發(fā),請求朝廷“紓民力”“培元氣”,切實減輕災民負擔。他還親自制訂賑災章程,帶頭發(fā)動社會各界捐糧捐錢,認真核查災戶情況,做到“戶必親填,人必面驗,票必親給”,保證賑災款項使用的公開、透明、到位。

清嘉慶、道光年間,官場貪污受賄風氣極盛。林則徐在《答陳恭甫前輩》一詩中,對攀附弄權、“志在飽溫”的“利祿徒”予以痛斥。對于吏治,他堅持認為,“立政之道,察吏為先”,認為朝廷對于官員的考察,應該“首以清廉為重”(參見《林則徐集·奏稿》)。

對于玩忽職守、碌碌無為的官吏,林則徐一向敢于彈劾,不避權貴。在他任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時,就曾毫不留情地參奏滿洲貴族出身的時任河南巡撫琦善辦事不力、庸碌無能。1830年至1831年,林則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寧布政使,對各地假借賑災、治水名義敲詐勒索、營私舞弊的污吏,他一律嚴懲不貸,所至之處,“貪墨吏望風解綬(辭職)”(清·金安清《林文忠公傳》)。

廣州林則徐紀念園內的林則徐雕像。南方日報記者 徐昊 攝

懲貪拒賄 以廉立威

林則徐很早就意識到鴉片流毒泛濫對國計民生危害甚大,他在1823年擔任江蘇按察使時,就曾請求道光皇帝頒旨在全國范圍內禁煙,并率先在蘇州開展禁煙實踐,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當?shù)芈印?/p>

到了虎門銷煙前,鴉片走私、販賣和吸食問題更趨嚴重。據(jù)時人計算,1838年至1839年,外國商人輸入國內的鴉片煙土近4萬箱,合約400萬斤。林則徐不斷上奏疾呼,若不禁絕鴉片,“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參見《林則徐集·奏稿》)。道光皇帝深受觸動,1838年底任命他為禁煙欽差大臣,節(jié)制廣東水師,赴廣州主持禁煙工作。

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后,即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采取一系列嚴厲的禁煙措施。經過周密部署,他先后制定頒發(fā)了《禁煙章程十條》《查禁營兵吸食鴉片條例》等禁煙條規(guī),派人緝捕煙販,收繳煙土和吸食工具,破獲煙案數(shù)百起,逮捕人犯2200名,繳獲大量鴉片、煙槍、煙鍋,還懲辦了多名收受賄賂、縱容包庇鴉片走私的水師官兵。

乾隆皇帝實行“一口通商”政策后,廣州便成為全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以十三行為代表的行商憑借政府特許的對外貿易壟斷權迅速崛起,在官府和洋商打交道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橋梁角色。當時,林則徐傳訊十三行行商,責令其向洋商轉交諭帖,命令外國煙販在三日內將船上所有鴉片上繳,并出具“具結”(擔保文書),聲明以后“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保▍⒁姟读謩t徐集·公牘》)《東莞縣志》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軼事:十三行之首的怡和行行主伍紹榮飽嘗鴉片走私的豐厚油水,當即拉攏林則徐,表示“愿以家資報效”。不料,林則徐對這樁“交易”根本不為所動,憤然怒斥:“本大臣不要錢,要你腦袋爾!”

廣州林則徐紀念園內,林則徐硝煙的浮雕群像。南方日報記者 徐昊 攝

事實上,身為欽差大臣的林則徐并非“不差錢”。他在家書中,曾向家人傾訴過經濟上的煩惱,廣州為繁華之地,“開支甚巨,恒慮入不敷出”。但他矢志清廉,“決不敢于俸祿而外,妄取民間或下僚分毫”,堅稱“污手之錢決不要一文也。”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边@是林則徐的一條座右銘。他剛到廣州時,曾在辦公衙府前公布了《關防示稿》,規(guī)定欽差及隨行人員須在公館內用餐,不能借各種名義盤剝勒索;衣食日用一律自備,不須地方供應;采買物品照市價付現(xiàn)錢,不準賒欠、少付;出入坐轎等日常事宜自行解決,不用地方上安排;不得假借欽差的名義滋擾百姓。

林則徐廉正律己的高尚品格,使得禁煙運動進一步贏得了民心。廣州鄉(xiāng)紳、商人和民眾曾向他贈送了50多個頌牌,稱贊他“清正宜民”“清明仁恕,廉潔威嚴”。

清廉傳家 慎守儒風

林則徐主導的虎門銷煙,有力地打擊了日益猖獗的鴉片走私貿易,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然而,由于英方的軍事威脅和朝中“議和”派的誣陷、指責,道光皇帝不得不將林則徐革職查辦,流放到新疆伊犁。林則徐在和家人告別之際,盡管前途生死未卜,卻仍不忘憂國憂民,寫下了名垂丹青的愛國詩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先后調任他為陜甘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等職。1850年,林則徐在赴廣西任職途中,病逝于廣東普寧。

“一生任事而不牟利,盡瘁而不熱中(熱衷名利),臨難而不退避,受屈而不怨尤。”這是林則徐后人對其生平的概括。林則徐素來將林氏家族的世代清白視為至寶,他曾寫過一幅很有名的對聯(lián):“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p>

去世前,他留給三個兒子的家產,包括房屋、田地等,總共約值三萬兩白銀,且“無現(xiàn)銀可分”(參見《析產書》)。這筆財產,大約僅僅相當于那時總督級別的官員一年半的“養(yǎng)廉銀”(清代朝廷為鼓勵官員清廉自持,于薪酬之外發(fā)放的補貼)。林則徐叮囑兒子們要“慎守儒風,省嗇用度”,切不可養(yǎng)成奢侈享樂的不良作風,“倘因破蕩敗業(yè),即非我之子孫矣。”曾國藩在給其弟曾國荃的家書中由衷感嘆:“(林則徐)督撫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輩當以為法?!?/p>

林則徐的三個兒子中,長子林汝舟資質過人,科場得意,二十來歲即中進士,進了翰林院。林則徐為避免兒子飄飄然,在家書中一再告誡他“僥幸成名,切不可自滿”,要他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一戒傲慢,二戒奢華,三戒浮躁”,不要因為沾染了一身官場習氣而荒廢學業(yè)。

同時,他又修書給夫人,要她加強對當時仍然在家讀書的次子林聰彝的管教,希望次子謹慎做人,千萬不可仗著父親的地位,“與官府妄相來往,更不可干預地方事務”。

“察德澤之淺深,可以知門祚之久暫?!保ㄇ濉ね跤辣颉秶鸂t夜話》)林則徐之所以能做到光明磊落、忠公報國、經世濟民,與其祖輩勤儉、仁厚、淡泊、正直的家風熏陶密不可分;他自己也曾結合畢生心得手書“十無益”格言,懸于家中,其中就包括“妄取人財,布施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等教誨。林則徐謹嚴儉樸的家風傳承與清正廉明的從政之道交相輝映,為后世為官者樹立了典范。

廣州林則徐紀念園內,林則徐“開眼看世界”半身像。南方日報記者 徐昊 攝

【評說林則徐】

提到林則徐,人們馬上會想到“虎門銷煙”。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展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決心。實際上,林則徐不僅有其“民族英雄”的一面,而且有其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的另一面。相傳,在他被貶謫到新疆后,發(fā)動當?shù)卮笠?guī)模修建坎兒井,于是,坎兒井這種自漢代已經出現(xiàn)的自流灌溉方式,被百姓親切地稱之為“林公渠”。

像歷史上的有識之士一樣,林則徐也十分看重清廉。他有個觀點,叫做察吏“首以清廉為重”。判斷一個人該不該提拔,先看他清廉與否。林則徐自己是做到了的。1839年他離京赴粵查禁鴉片,行前便知會廣東有關方面,“此行并無隨帶官員供事書吏”,也“并無前站后站之人”,沿途“所有尖宿公館,只用家常飯菜,不必備辦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窩燒烤,以節(jié)糜費”等??傊?,一不準下屬遠迎,二不準擺酒席,三不準隨行人員索賄受賄。他特別強調“此非客氣,切勿故違”,自己“言出法隨”。

某人專注于某事而成癖,往往易為人們津津樂道。如西晉王濟善相馬又“甚愛之”,有馬癖;杜預癡迷研究《左傳》,有《左傳》癖;唐朝郭子儀厲行節(jié)約,有“陶侃癖”。然而,在眾多癖好中,獨有錢癖者為世所貶損,眾口一詞。再拿西晉王戎為例,他“積實聚錢,不知紀極”,經?!白詧?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因此,王戎雖躋身“竹林七賢”之一,但“性好興利”而不免“獲譏于世”。對官場中人而言,注重清廉才可能潔身自好,如明朝曹端所言:“廉則吏不敢欺。”反之,一旦東窗事發(fā),勢必身敗名裂。

當年,林父教育林則徐“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錢”,不難看到,林則徐繼承了這種家風,在此基礎上,他根據(jù)自己修養(yǎng)標準提煉出的“十無益”,更超越了林家家訓,在社會價值觀方面具有普遍意義。

——潮白

(刊載于南方日報2020年8月21日副刊海風版面和南方+客戶端平臺)

附件: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jiān)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wǎng)

      粵ICP備10233762號

      nyqfw@gd.gov.cn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