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頁 > 專題匯總 > 尋找南粵最美家風 > 家風故事匯 >正文

陳昌齊:有千年祿切 無百年觀樓

來源:南粵清風網(wǎng)     日期:2016-09-30 09:21:03    
       陳昌齊(1743-1820年),雷州市調(diào)風鎮(zhèn)南田村人,學識淵博,精通文學、史學、地理,并對天文、醫(yī)學、書法、歷算的研究有高深的造詣。乾隆35年中舉人,后又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乾隆37年授編修,參與《永樂大典》勘校,負責《四庫全書》天文地理兩大門類的編校。他是清代廣東兩大學者之一,被譽為“廣東治漢學、樸學第一人”。

開欄語廣東歷史悠久,歷來就有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風的優(yōu)良風尚,更是改革開放先行地,極富創(chuàng)新精神。為更好地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良好家風,讓更多的人了解南粵大地的歷史淵源和家族變遷,南粵清風網(wǎng)推出《南粵優(yōu)美家風》專欄。在專欄通過文字、圖片等方式,集中展示全省各地具有典型示范教育價值的家風故事等,并歡迎社會各界和廣大網(wǎng)友通過郵箱(nyqfw@gd.gov.cn)投稿。

“有千年祿切,無百年觀樓。”是清朝乾隆年間任翰林院編修陳昌齊為化解雷州祿切村與南田村之間的矛盾而對南田村父老兄弟所說的一句話。

陳昌齊(1743-1820年),雷州市調(diào)風鎮(zhèn)南田村人,學識淵博,精通文學、史學、地理,并對天文、醫(yī)學、書法、歷算的研究有高深的造詣。乾隆35年中舉人,后又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乾隆37年授編修,參與《永樂大典》勘校,負責《四庫全書》天文地理兩大門類的編校。他是清代廣東兩大學者之一,被譽為“廣東治漢學、樸學第一人”。

調(diào)風鎮(zhèn)有南田和祿切兩村,經(jīng)常因雞過界打架、牛入田吃薯葉之類小事,糾紛不斷,造成世代積怨甚深,“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祿切村姓王,富甲一方,科第不絕,人多勢眾,常自恃村大欺負南田村。南田村姓陳,窮鄉(xiāng)僻壤,聚落分散,人少力薄,發(fā)生爭紛,常常忍氣吞聲。南田村人盼星星、望月亮,希望有朝一日能出個大官,報仇雪恨。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南田村陳昌齊,號觀樓,金榜題名,鄉(xiāng)試中舉。次年聯(lián)捷進士,入翰林,當官京師。喜報傳來,全村奔走相告,認為朝里有人當官,大可教訓祿切村,修書一封請陳昌齊榮歸故里泄心頭之恨。陳接信深感事關(guān)重大,便返鄉(xiāng)一趟?;氐酱逯校麉s處處強調(diào)兩村應和睦相處。在酒席上,他懇切陳詞:“關(guān)于村事,晚輩認為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祿切以往欺我,是陋風惡習,固不可??;今吾恃勢伺機報復也非理也。何況有千年祿切,無百年觀樓”。陳昌齊語重心長的一席話,闡明“村有千年史、人無百年命”的道理,勸導鄉(xiāng)親們以和為貴,不能恃勢欺人,令眾鄉(xiāng)親心悅誠服。祿切村聞訊,深受感動,對陳昌齊深明事理、秉公辦事,敬佩萬分。過幾天,陳昌齊回馬上任,祿切村傾村相送,過去滋事者還跪叩賠禮,搶著挑擔背靴,從此兩村和解,友好與日俱增。

陳昌齊的家風在當?shù)厝巳朔Q道,家風帶動村風,“有千年祿切,無百年觀樓”的名言更是在雷州大地流傳不衰。兩百多年來,兩姓和睦相處,相安無恙,成為傳頌佳話。祿切村上世紀80年代,還被評為省級“文明村”。(湛江市紀委)

附件: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jiān)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wǎng)

      粵ICP備10233762號

      nyqfw@gd.gov.cn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