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頁 > 專題匯總 > 尋找南粵最美家風 > 最美家訓淳民風 >正文

中山鄭觀應:愛國富國強國 《盛世危言》警世

來源:南粵清風網(wǎng)     日期:2017-07-11 16:31:37    
       在中國近代史上,鄭觀應和他的《盛世危言》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第一個提出“商戰(zhàn)甚于兵戰(zhàn)”理論,對當時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他的愛國情懷、慈善思想、務實作風以及家風家訓釋放出來的巨大影響力,喚醒了一個時代,對近代中國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在中國近代史上,鄭觀應和他的《盛世危言》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第一個提出“商戰(zhàn)甚于兵戰(zhàn)”理論,對當時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他的愛國情懷、慈善思想、務實作風以及家風家訓釋放出來的巨大影響力,喚醒了一個時代,對近代中國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1.jpg

鄭觀應(前排中)與家人合影

  20年商戰(zhàn)實踐 謹遵勤奮愛國家風祖訓

  《盛世危言》思想背后,與鄭氏家風傳承密不可分。

  走進鄭觀應的故鄉(xiāng)中山三鄉(xiāng)的雍陌村,老街古巷隨處可見,作為雍陌村的第一大姓——鄭氏,現(xiàn)在留存著8座鄭氏宗祠,他們均有同一個祖先,即明朝“香山四賢”之一的鄭子綱(字秉常,號雍陌)。鄭子綱生前定下13條家規(guī),引導子孫族人和村民孝悌愛親、忠貞愛國、樂善好施,這些家規(guī)對雍陌村的鄭氏子孫影響相當大。

  1842年,鄭觀應出生在民風淳厚的三鄉(xiāng)雍陌村,祖父鄭鳴岐是一位“莫因善小而不為”的儒學之士;父親鄭啟華是位私塾老師,教規(guī)家規(guī)極嚴,特別重視儒家倫理道德教育,其教規(guī)家規(guī)的中心是“仁、義、禮、智、信”。

  鄭觀應在雍陌村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光,17歲那年到上海學做生意。在商海中,他謹遵勤奮愛國、發(fā)奮上進的家風祖訓,從雜務做起,不斷努力,32歲就做到了上海太古洋行的總買辦。鄭觀應的商業(yè)才華受到了李鴻章的倚重,支持他積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1882年鄭觀應離開太古洋行,擔任輪船招商局幫辦,全心全意帶領國家工商業(yè)與外國人進行商戰(zhàn),用他自己的話說:“初則學商戰(zhàn)于外人,繼則與外人商戰(zhàn)”。

  在20多年的商戰(zhàn)實踐中,鄭觀應生活在一個內(nèi)憂外患、列強稱霸的動蕩時期,強烈的愛國情懷驅使著他竭盡全力啟發(fā)民智、挽救國家。

  家訓中融入維新思想 教導后人勤廉自愛

  從雜務做到總買辦,經(jīng)商到棄商從政,鄭觀應一直要求自己潔身自好、以廉行事。“惜食惜衣不獨惜財還惜福,求名求利必須求己免求人”,懸掛在澳門鄭家大屋馀慶堂的這副對聯(lián),可以說是鄭觀應一生的寫照。

2.jpg3.jpg

  鄭觀應育有四子兩女,再加上他弟兄九個的后代,是一個子侄眾多的大家族。在忙于事業(yè)的同時,鄭觀應寫下大量給子弟的家書詩文,訓戒條件優(yōu)裕的兒輩,同時又將維新思想體現(xiàn)在家訓中。

  十九世紀末的中國,鴉片和賭博盛行,各種不良習氣讓青少年備受考驗,鄭觀應訓誡子孫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講究衛(wèi)生,潔身自愛,無論交友用人、婚姻擇偶都要謹慎,切勿輕率,這些在他的詩歌、散文和家書中均有體現(xiàn)。如他在家訓詩《訓子》、《招商局公學開學訓次》、《訓長男潤林書》以及寫給女兒和子侄的家書中,都有提到勤儉才能成就事業(yè)。他著寫的《衛(wèi)生歌》《傷賭嘆》和《鴉片吟》,均告誡子孫和年輕人不要結交損友、沾染不良陋習;他還鼓勵女子要多讀書,多了解這個世界,這些思想仍適用于當今。

  呼喚社會總體變革 思想光輝點燃一個時代

  從1886年到1891年,蟄居澳門的鄭觀應在鄭家大屋完成了驚世巨著《盛世危言》,內(nèi)容涉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等領域。他提出了“商戰(zhàn)”理論,呼吁國人主動跟上世界現(xiàn)代化潮流,呼喚社會的總體變革。

4.png

盛世危言

  香山商業(yè)文化博物館中,館藏著一本清光緒版本的《盛世危言》。當年這一套5本的小冊子,光緒帝要求立馬要印2000冊,至少六品以上的官員都要人手一冊來閱讀,引發(fā)了清政府一時洛陽紙貴。清朝洋務干將張之洞讀了《盛世危言》后評點道:“論時務之書雖多,究不及此書之統(tǒng)籌全局擇精語詳”。

  鄭觀應的思想主張,還直接影響了孫中山、毛澤東,以及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一大批振興中華的民族精英。

  孫中山《實業(yè)計劃》中提出的實業(yè)救國理論就凸顯了鄭觀應《盛世危言》的中心思想。

  斯諾筆錄的《毛澤東自傳——一顆紅星的長成》提到,《盛世危言》曾經(jīng)是早年毛澤東“很喜歡的書”。

  鄭觀應孝悌愛親、勤儉忠誠、廉潔自律的家風傳承以及他強烈的愛國情懷、富國強兵的主張,也為雍陌鄭氏家風注入了更深厚內(nèi)容,成就了著名美術教育家、畫壇一代宗師鄭錦,攝影藝術家鄭景康,翻譯家鄭克魯?shù)揉嵤厦恕?/p>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鄭觀應一生勤奮上進、胸懷世界、心系國家,讓當時的國人看到外部生機勃勃的世界,也為子女和后人做出了典范。時至今日,其家風家訓及思想主張仍閃爍著穿透紙背的光輝,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優(yōu)秀人才為中華崛起而努力奮斗、砥礪前行。

  ■家訓摘編

  鄭觀應的家訓有家書、囑書、詩歌、散文、匾額、楹聯(lián)等多種形式,總字數(shù)超過26000字。

  不貪富貴 以廉行事

  “況當此競爭之世,人心叵測,稍有不慎,即墮人機陷中。勿貪意外之財,無故幣重言甘、禮下于我者,將有所求?!?/span>

  ——鄭觀應(清)《訓子侄(立身處世)》書

   釋文:況且在當前這個競爭激烈的世間,人心難測,稍微失慎,就會墮入別人用心所設的陷阱中。所以切勿貪圖意外之財,凡無緣故對自已送重金、說好話、表恭敬謙卑者,必定想要達到其目的。

  “將來無論求名求利,均當以道德為根據(jù)。誠如先賢云:‘不為財色所困者方是英雄?!?/span>

  ——鄭觀應(清)《訓次兒潤潮(競爭須注意道德)書》

  釋文:將來無論是祈求成名還是求財,都應當依據(jù)和遵守道德。正如先賢所說的那樣:“不被錢財和美色所困惑的人才是英雄”。

  “人能不貪,乃無后悔。至公無私,辭金卻賄。布衣蔬食,儒士何嫌。四字銘坐,儉以養(yǎng)廉?!?/span>

  ——鄭觀應(清)《招商局公學開學訓詞》

  釋文:人如能不貪圖財富,才能無悔。極其公正無私,拒絕收受賄賂。讀書人又怎么會嫌棄穿粗布衣、吃粗茶淡飯?儉以養(yǎng)廉是四字座右銘,節(jié)儉可以培養(yǎng)廉潔的作風。

  “清、慎、勤三字,古之循吏垂為官箴,余謂此三字不特為官宜守之,即作商亦宜奉作金科玉律。”

  ——鄭觀應(清)《訓次兒潤潮(競爭需注意道德)書》

  釋文:清、慎、勤三個字,是古代奉公守法的好官的戒規(guī),我認為這三字不僅是官員應該遵守,即使是從商者也應尊奉為守則和信條去遵守。

  “然擇婿宜先以品學為重,不可徒貪其富貴。現(xiàn)處竟存時代,無論為士、為農(nóng)、為工、為商,務求各精其業(yè)、各執(zhí)一藝?!?/span>

  ——鄭觀應(清)《香山鄭慎馀堂偫鶴老人囑書》

  釋文:然而,選擇夫婿要先選擇其品德與學識,不可以只貪圖其錢財。當今所處的是物競天存的時代,無論是古代“四民”中的大學士(即官員或讀書人)、種田者、做工者、從商者,均應注重精通其所從事的行業(yè)和掌握一門技藝。

  “蓋婦人子女本不在服裝之可貴,而在人格之可貴;不在服裝之競爭。果有人格,果有學問,雖珠玉錦繡在前,亦視之如敝屣,烏足以易己之志哉?!?/span>

  ——鄭觀應(清)《致內(nèi)子葉夫人書并錄婦女時報治家格言》

  釋文:婦人、子女的可貴之處并不在服裝,而是在于難能可貴的人格品行。如果有人格、有學問,即使珠寶玉石錦衣綢緞在面前,也會將它們看做是破鞋子,這就不容易改變自己的志向。

  德行為上 慈善為懷

  “積金玉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詩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德以遺子孫”

  ——鄭觀應(清)《香山鄭慎馀堂偫鶴老人囑書》

  釋文:積累財富留給子孫,子孫不一定能全部守?。环e累知識留給子孫,子孫不一定能全部學好;不如積累善德留給子孫。

  “求福莫如積善,積善莫如救人。救人之切而要、廣而普者,莫如賑饑?!?/span>

  ——鄭觀應(清)《香山鄭慎馀堂偫鶴老人囑書》

  釋文:求福不如積善,積善不如救人。救人要救到要點上及能廣泛施救,則不如賑濟饑民。

  忠孝仁義 不畏強權

  “不貪富與貴,但愿救同胞?!?/span>

  ——鄭觀應(清)《乙酉還家書以自勉》

  釋文:不貪圖能夠大富大貴,只希望能拯救同胞。

  “不耐饑寒非志士,能兼氣節(jié)是全才。英雄自古多磨煉,勿謂艱難志遂灰?!?/span>

  ——鄭觀應(清)《訓子》

  釋文:不能忍耐饑餓寒冷者不是有志氣的人,有志氣和節(jié)操者是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古往今來的英雄人物均歷經(jīng)磨煉,切勿因為艱難險阻而灰心喪志。

  “食人之祿,忠人之事。士農(nóng)工商,均應如是。興亡有責,況在國家。忠貞報國,振我中華?!?/span>

  ——鄭觀應(清)《招商局公學開學訓詞》

  釋文:拿了朝廷的俸祿,就必須盡忠職守,做好自己的本職。干其他行業(yè)也必須這樣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要對國家盡忠,報效祖國,振興中華。

  勤儉樸素 吃苦耐勞

  “所望各子孫孝友立志須學前賢,俗云:好子不食爺田地。不可爭論遺產(chǎn),不可虛度光陰,不可浪費資財,必須勤儉,言行謙恭,讀書畢業(yè),當此競爭之世,不耐勞苦不能自立?!?/span>

  ——鄭觀應(清)《香山鄭慎馀堂偫鶴老人囑書》

  釋文:希望各位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的子孫后代立下向先賢學習的志向,俗話說:好子不食爺田地。不可以爭論遺產(chǎn),不能虛度光陰,不能浪費錢財,必須勤儉節(jié)約,談吐舉止謙虛恭敬,多讀書并完成學業(yè),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人不能吃苦耐勞則無法自立。

  “少年讀書時,自問立志欲學何等人?如志在修、齊、治、平、揚名顯親,期學第一等人,務須勤儉堅忍、吃苦耐勞、百折不回,方能達其目的?!?/span>

  ——鄭觀應(清)《訓子侄(立身處世)》

  釋文:年少讀書時,自問立志要學習哪一等人?如立志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揚名萬里彰顯宗親,則期望要學第一等人,務必要勤儉堅韌忍耐、吃苦耐勞、百折不回,才能達到目的。

  “無論男女,除讀書外,必日有手藝進款,勿使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奢侈無度?!?/span>

  ——鄭觀應(清)《致天津翼之五弟(談兒女后輩應“自立”)書》

    釋文:不管是男還是女,除了讀書之外,每天必須做成手工藝品售賣獲款。千萬不能飽食終日,無上進心,揮霍奢侈無節(jié)制。

  喜讀詩書 發(fā)奮上進

  “篤志力行,勤學好問,進德修業(yè),事事有恒,庶老來無追悔之嘆?!?/span>

  ——鄭觀應(清)《訓子侄(勉學)書》

  釋文:意志堅定并嚴格執(zhí)行,勤奮學習,善于提問,提高道德修養(yǎng),建功立業(yè),做每件事都要有恒心,到年老時就沒有后悔莫及的嘆息了。

  “我愧不善理財,積蓄微薄,所望日后子孫勤奮勉為充閭跨灶,無論男女各精一藝,庶幾家業(yè)日盛耳?!?/span>

  ——鄭觀應(清)《香山鄭慎馀堂偫鶴老人囑書》

  釋文:我慚愧自己不善于理財,積蓄微薄,唯有寄望子孫能夠勤勞奮發(fā),有為長進,后人勝前人;凡我子孫不論男女,各人均應精進一門謀生技藝,家業(yè)或許可以日漸興旺。

  “蓋凡事先審問之、慎思之,然后篤行之,方無后悔。余生平恒恐因循玩愒、坐誤失時,故凡應辦公事必須逐日辦清。”

  ——鄭觀應(清)《訓次兒潤潮(競爭需注意道德)書》

  釋文:在做事前要先詳細詢問和慎密思考,然后要努力踐行落實,才不會有后悔。我平生總是擔心自已會貪圖安逸,廢時誤事,所以必須當天辦結應辦的公事。

  “誡爾曹不可貪安逸,依賴父兄。蓋嬉游耗時、奢靡害俗、晏安偷惰古人所誡……甚而中人之產(chǎn)、小康之家,亦須勤勞儉節(jié)……且飛禽走獸均能自食其力,又知衛(wèi)生之理,不時以手足梭其毛羽,運其四肢,小如蜘蛛尚能結網(wǎng),蜂能釀蜜,蟻能聚糧,人為萬物之靈反不如物,能不愧乎?”

  ——鄭觀應(清)《香山鄭慎馀堂偫鶴老人囑書》

  釋文:告誡你們不可以貪圖安逸,依賴父兄。凡浪費光陰嬉戲玩耍,生活奢侈糜亂傷風敗俗、貪圖安樂等都是古人所要誡罰的行為……就算是中產(chǎn)與小康之家者也必須勤勞節(jié)儉……況且飛禽走獸均能夠自食其力,細小的蜘蛛尚且能夠結網(wǎng),蜜蜂能夠釀蜜,螞蟻能夠聚攏糧食,我們?nèi)祟愂撬袆游镏凶罡挥徐`性兼具主宰能力的,反而不及上述細小動物,豈能不慚愧?

 ?。ㄖ猩绞袡n案局副局長、中山市鄭觀應文化學會會長吳冉彬翻譯)

  ■家族代表人物

    鄭景康(1904-1978),字潤鑫,鄭觀應第四兒子,廣東香山(今中山)人,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攝影大師之一,毛澤東第一張標準像的拍攝者。1923年考入上海美術??茖W校學習繪畫和攝影。1929年成為專業(yè)攝影工作者。1938年到武漢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任國民政府國際宣傳處攝影室主任,深入現(xiàn)場,冒險拍攝一批揭露日軍侵華罪行和反映抗日救亡活動的照片。1940年12月由周恩來和葉劍英介紹,奔赴延安,在八路軍總政宣傳部和聯(lián)政宣傳部任記者、攝影師。1942年在延安舉辦個人攝影作品展覽。1944年拍攝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fā)表講話時頭戴八角帽的第一張標準像。1945年拍攝毛澤東從延安機場乘飛機赴重慶參加國共談判,在登上飛機時揮手依依告別鏡頭。為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國家領導人拍攝許多照片,這些照片和反映解放區(qū)革命斗爭、軍隊大生產(chǎn)運動的《陜北與江南》、《南泥灣之秋》、《開荒》等照片,都成為珍貴歷史文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舉行開國大典,他在延安拍攝的首張毛澤東標準相成為天安門懸掛第一幅毛澤東畫像藍本。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新聞攝影局研究室主任、新華社特派記者、研究員、中國攝影學會常務理事、創(chuàng)作輔導部主任。1957年,在北京舉辦個人攝影展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舉辦的首個個人攝影作品展覽。1964年又一次為毛澤東主席拍攝懸掛于天安門城樓的標準照。著有《景康攝影集》《攝影講座》等。

  鄭錦(1883-1959),又名瑞錦,字褧裳,廣東香山(今中山市)雍陌鄉(xiāng)人,是中國近代繪畫史上著名的藝術教育家和畫家。其父名玉池,善于繪畫,以山水為勝。自幼隨父學畫,后赴日本入讀西京美術學校,專攻人物畫,民國元年(1912)畢業(yè)。后任北京師大、女師大教授,北京美專校長。1915年相繼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大學執(zhí)教。1917年應教育部聘請,負責籌備辛亥革命后建立的第一所公立美術??茖W校--國立北京藝術??茖W校,并任校長。擅長人物畫,風格清雅秀逸,融匯中日畫法。作品曾選展東京市新古博覽會、大正博覽會、美國巴拿馬博覽會等。日軍侵華期間,中山淪陷,其撫膺長嘆,繪畫《民族意識》、《抵抗》、《故鄉(xiāng)》、《日暮途遠》等,以表達自己對勞苦大眾流離失所的同情,希望通過這些畫作激發(fā)人民抗日救國的民族感情。民國18年(1929),與教育家晏陽初等舉家搬到定縣,創(chuàng)辦平民教育與鄉(xiāng)村建設實驗區(qū)。受孫科力邀,歸中山故里協(xié)助治理中山。晚年的代表作有《百馬圖》長卷等,廣州美術館藏有其作品《湖上滌梳圖》。

  鄭克魯民國28年(1939)出生于澳門,祖籍三鄉(xiāng)雍陌村,鄭觀應曾孫。其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yè),1962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攻讀,后留所工作;1981年至1983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返國后任武漢大學法語系系主任兼法國問題研究所所長,曾獲法國文化教育一級勛章。自青年時代起,鄭克魯就研究法國文學,出版幾百萬字的著作和翻譯作品。其著作有《法國文學史》、《法國文學論集》、《繁花似錦——法國文學小史》、《雨果》,譯作有《蒂博一家》、《康素愛蘿》、《家族復仇》、《失戀者之歌——法國愛情詩選》、《法國抒情詩選》、《法國短篇小說精選》等。(載自《中山市人物志》)

  ■專家及后人述評

晚清實業(yè)家鄭觀應怎么教兒子進行“商戰(zhàn)”?

  廣東省香山先賢鄭觀應先生是中國近代早期維新思想家,處于中西文化交匯的特殊階段,他的家訓既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精髓,同時又融入了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思維。作為熟諳華洋商務的實業(yè)家,他在1894年發(fā)表的《盛世危言》之《商戰(zhàn)》篇,提倡國家推行商戰(zhàn),指出“習兵戰(zhàn)不如習商戰(zhàn)”,“用官權以助商力所不逮”,“國既富矣,兵奚不強?”外人不敢輕易挑釁,“此之謂決勝于商戰(zhàn)?!彼木S新思想與其家訓思想緊密相連,他鼓勵家人積極參與商戰(zhàn),以助國家的商務繁榮昌盛。

  定立了崇高的目標,鄭觀應教導子侄須注意商戰(zhàn)中的具體細節(jié)。他認為商戰(zhàn)要取得成功,公私分明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因素。在《與子侄論商務書》中,他列出我國商人易忽視、易犯的弊習,訓誡子侄要注意。他告誡,“行中所雇傭仆決不以個人私事擅自驅遣”,“公私混淆,世人通弊。社長司理人指使職員命以個人私事,或職員于辦事時間內(nèi)處理私事,下及僮仆亦乘間偷閑,是誠營業(yè)者之大患?!彼赋鑫覈倘说谋琢曉斐傻暮蠊謬乐兀菍е律虘?zhàn)失敗之原因。

  “身歷官商兩界數(shù)十年”的鄭觀應,囑咐兒子無論為官為商都應以清、慎、勤為信條。清、慎、勤三字被中國歷代官員奉為金科玉律,《三國志?魏志?李通傳》述及之李秉《家誡》:“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贝送猓纤螀伪局兴摹渡崛斯袤稹方逃齾问献拥埽骸爱敼僦?,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编嵱^應擔任過多家洋行、民族工商企業(yè)的領導,曾為國家執(zhí)行軍事任務,以及組織賑災籌款,無論在任何崗位,都專心做好所在職位的本分,清廉、謹慎、勤勉,為子孫后代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70歲時寫的《訓長男潤林書》談到,“余有生以來,素位而行,惟守清、慎、勤三字?!痹凇队柎文袧櫝薄哺偁庬氉⒁獾赖隆硶?,他特別強調(diào)“清、慎、勤三字,古之循吏垂為官箴,余謂此三字不特為官宜守之,即作商亦宜奉作金科玉律?!?/p>

  鄭觀應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為了挽救國家,一生廉潔奉公,鞠躬盡瘁。他的家訓共26000多字,有家書、囑書、詩歌、散文、匾額和楹聯(lián)等,內(nèi)容重點是培養(yǎng)良好的品格。他的筆鋒真摰感人,透過其家訓可感受到他清廉正直的高尚品格。在鄭觀應的故居澳門鄭家大屋,有一副木刻抱柱楹聯(lián)“惜食惜衣不獨惜財還惜福,求名求利必須求己免求人?!边@副楹聯(lián)反映鄭氏的家風為珍惜福澤,自立自強,光明磊落。他在囑書亦表明其清廉的品格及救世的志愿:“不妄取,不強求,蓋志在救世,事事期無慚于衾影?!睘榱私逃筝?,他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字編為韻句,關于廉的韻句為,“人能不貪,乃無后悔。至公無私,辭金卻賄。布衣蔬食,儒士何嫌。四字銘坐,儉以養(yǎng)廉?!?/p>

  香山先賢鄭觀應先生的家訓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借鑒學習。他在《盛世危言》的百年呼喚,當中不少改革建議經(jīng)已實現(xiàn),而他大力提倡并積極推行的“商戰(zhàn)”理念,今天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大格局豁然展開。中國向國際社會提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倡議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jīng)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已獲得國際上的正面回應。我們作為國家的一分子,應學習鄭觀應先生的家國情懷以及其家訓思想,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工作,無論在任何崗位,專心做好所在職位的本分,謹記清、慎、勤三字,關注細節(jié),嚴于律己,公私分明,立志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努力。(澳門近代文學學會理事長梁金玉;澳門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博士生導師鄧景濱)


鄭觀應家風家訓是傳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道德品格的跨時代橋梁

  鄭觀應不僅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揭開民主與科學序幕的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yè)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慈善家。

  鄭氏家族是香山縣的書香世家,其家族祖訓便有“德行為上,慈善為懷;勤儉樸素,吃苦耐勞;喜讀詩書,發(fā)奮上進”等內(nèi)涵。鄭觀應繼承祖訓,十分重視家庭教育。在鄭家,他作為兄長和父親,既履行養(yǎng)家護家的責任,還非常關心家人族親的品德修養(yǎng),常寫家書、家訓詩等教育家人。他既有警世鴻著—《盛世危言》傳世,還著寫有眾多的散文、楹聯(lián)、囑書、游記和小說等文學作品教育子孫家人及讀者,尤為珍貴的是,在上述著作和家書中寫有家訓及相關訓詞的語句超2.6萬字,當中包含有許多廉潔家訓格言,展示了鄭觀應的愛國報國情懷、誠實敬業(yè)情操、勤勉儉樸品格、扶危濟困懿行,不僅教導家人遵守傳承好家風,對世人均有重要教育意義。

  在民國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初期,鄭觀應家訓中的“然擇婿宜先以品學為重,不可徒貪其富貴?,F(xiàn)處竟存時代,無論為士、為農(nóng)、為工、為商,務求各精其業(yè)、各執(zhí)一藝”更成為中山縣治石岐及四鄉(xiāng)民眾長者教導子孫長進的口頭禪。在今天,鄭觀應的廉潔家訓體現(xiàn)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個人應遵守并踐行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其融合著“勤、學、廉、善”等主題的家訓,成為傳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道德品格的跨時代橋梁,影響深遠而持久。(中山市檔案局副局長、中山市鄭觀應文化學會會長 吳冉彬)



【文化地理】廣東中山雍陌村:絲路古道 偉人故里

5.jpg

三鄉(xiāng)鎮(zhèn)雍陌村全景

  在廣東省中山市三鄉(xiāng)鎮(zhèn)東北部,有一個民風淳樸、崇教尚義的千年古村——雍陌村。這個古老的小村莊因為走出了中國近代著名實業(yè)家與維新思想家、近代商戰(zhàn)思想第一人、《盛世危言》的編撰者鄭觀應而為人所追尋。

  雍陌村坐落于古金斗灣沖積平原北緣,因靠近濠潭(今珠海)和濠鏡(今澳門),海運出口方便,村中設有古碼頭,陸路水路發(fā)達。1573年,明朝廷在雍陌村建立通關海防,長達71年之久。

6.jpg

雍陌村古驛道原址

  于清咸豐十年(1860年)修筑的連接廣州、香山(今中山市)與澳門的官道和商道——岐澳古道,其南干大道的繁殷路段即為雍陌村主要街道。辛亥革命后,珠江三角洲的民眾,特別是位于珠江口西部的香山、四邑(新會、開平、臺山、恩平)等地民眾,大多利用該古道到澳門貿(mào)易或定居,或經(jīng)澳門前往香港和外國。岐澳古道成為聯(lián)結中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雍陌村也因此成為中國南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和歷史文化遺存點。

7.jpg

岐澳古道

8.jpg

鄭觀應奉勒的“林則徐十無益”格言

  在中山市近期發(fā)掘的岐澳古道遺址上,還發(fā)現(xiàn)了鄭觀應奉勒的“林則徐十無益”格言。100多年前,鄭觀應為了探尋國  家富強之路,不知多少次從這里走過,他的家風家訓和他的思想,通過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澳門和海外,而從海外帶來的維新思想、從商意識和教育理念,也影響了剛剛打開國門看見世界的中國。

9.jpg

雍陌鄭公祠

10.jpg

西柵鄭公祠

  今天走進雍陌村,老街古巷仍隨處可見。雍陌村現(xiàn)存宗祠10座,有鄭姓宗祠8座。其中,座落于雍陌村上街北的雍陌鄭公祠,為鄭氏族人紀念九世祖鄭雍陌所建,村民俗稱“老祠堂”。

  據(jù)村志記載,秦漢時期,雍陌村北今羅三妹山腳下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宋末元初,惠州路判鄭菊叟第六世孫鄭鼎實入贅雍陌村,為雍陌鄭氏始遷祖,其曾孫鄭子綱(字秉常,號雍陌)為人孝悌、行善積德,名聲響譽一時;其逝后,鄉(xiāng)人感其賢,以其號命村名為“雍陌”村。

  鄭雍陌定下13條家規(guī),教導子孫族人勤奮敬業(yè)的“子孫當勤以光宗族,如學業(yè)不成亦當為農(nóng)為商,是守本分”等內(nèi)容,直接影響了村內(nèi)的28姓村民,并演變成為全村的村規(guī)。鄭觀應在祖訓中抽取精華教育后世,“積金玉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寧;積詩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德以遺子孫?!?/p>

  雍陌村民在鄭氏家風家訓的教化下,形成崇教尚義、和善厚道的民風。村內(nèi)的里巷命名,如巷名“和興里”寓意為“和睦為鄰欣盛世,興家立業(yè)頌升平”;又如寓意古樸民風的里巷名稱“康睦里巷”“通德里巷”“學堂坊巷”“務仁巷”“圣堂巷”;還有長壽老人家門前的對聯(lián)“老是人瑞寶人為老尊榮”等,都體現(xiàn)出雍陌村淳樸的民風。

11.jpg

鄭觀應故居“秀峰家塾”

12.jpg

鄭觀應故居內(nèi)景

  鄭觀應的故居位于雍陌村西上巷,是一間典型的嶺南風格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兩進。故居原址是鄭觀應的出生地和成長地,后由鄭觀應和兄弟為紀念父親鄭文瑞去世10周年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葺建成。現(xiàn)故居門額鑲嵌一塊長2.35米、寬65厘米的石匾,楷書陰刻“秀峰家塾”四字。屋內(nèi)保存有木雕鏤空神樓、神臺,雕有人物、花鳥、獅子等,具有中山清代雕刻藝術特色;還保留有“奉旨出使暹羅查辦事件”、“欽命廣西分巡左江兵備道”兩塊木匾等珍貴歷史文物。故居于2008年重修并正式對外開放,現(xiàn)在已成為中山市新的文化景點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13.jpg

澳門鄭家大屋馀慶堂

  鄭觀應晚年蟄居在澳門龍頭左巷的鄭家大屋。這座集嶺南文化風格和西方建筑藝術特色的老宅,已經(jīng)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澳門歷史街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14.jpg

匾額—崇德厚施

  在澳門鄭家大屋二道門“榮祿第”的通道上,現(xiàn)在仍懸掛著一塊大型百年木橫匾,上書“崇德厚施”四個大字,是山西巡撫曾國荃為表彰鄭氏于1877年在山西救災的貢獻而贈予。鄭家大屋正廳掛有一幅楹聯(lián),“惜食惜衣不獨惜財還惜福,求名求利必須求己免求人”,時刻警醒家人要珍惜福澤、自立自強、發(fā)奮上進,建功立業(yè)要靠自己的實力,不要去求人。



好子不食爺田地——鄭觀應教子書節(jié)選

  ■香山鄭慎余堂、待鶴老人囑書①(節(jié)選)

  余幼承庭訓,年十七奉父命赴滬學商務,欲入英文書館肄業(yè),不獲如愿,只在新德洋行買辦秀山叔處供走奔之勞,承教英語。繼隨寶順洋人坐帆船赴天津考察商務,在津度歲,大雪漫天,身亦只衣布棉袍,素位而行,耐苦自勵。返滬管絲樓兼管輪船客載事物。公余之暇,約高要梁君綸卿入英博士傅蘭雅先生英華書館夜課,只讀英文兩年,可知當日貧讀之難。兒曹今日讀書不需籌款,自應憤勉,毋負光陰。凡諸弟來滬學習商務者,我無不囑其先入英文學堂。蓋今日時事,非曉英文、業(yè)精一藝,不足以多獲薪水。

  誡爾曹不可貪安逸,倚賴父兄。蓋嬉游耗時、奢侈害俗、晏安偷惰古人所誡,大抵功名富貴無不從辛苦中來,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辈华殘?、舜諸人為然,凡古來建大業(yè)于當時、垂令名于后世者,類皆如是。甚而中人之產(chǎn)、小康之家,亦須勤勞節(jié)儉。朱子家規(guī)云:“懶惰自甘,家道難成?!彼渍Z:“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不將辛苦力,焉得世間財?!庇衷疲骸皻v盡世間苦,方為人上人?!蔽髡懿闋柲潜仍唬骸袄щy愈甚,當愈勞苦,危險愈甚,當愈奮前。此后無困難危險矣。”帖木耳蘭曰:“人能忍耐勤劬②,可以勝災殃。后生小子而欲求自立于世界者,豈可怠惰貪安逸乎?”孟子曰:“般樂怠傲是自求禍也?!薄对姟吩疲骸盁o怠無荒?!薄稌吩唬骸叭晡阕韵咀砸荨!眳螙|萊③曰:“死于鴆毒者千萬人而一人耳,死于晏安者天下皆是也?!笔枪侍幱诙兰o競存之世界,優(yōu)勝劣敗,即孜孜惟日,尤恐力有不逮,陷于漩渦。而謂自暴自棄一藝無成,而欲不受天演之淘汰,斷乎其難免也。所以各國王子無不入武備學堂,德、日之兵弁入學時皆臥板床,食粗面包、糙米飯,不憚勞苦,訓練其身心。且飛禽走獸均能自食其力,又知衛(wèi)生之理,不時以手足梭其毛羽,運其四肢,小如蜘蛛尚能結網(wǎng),蜂能釀蜜,蟻能聚糧,人為萬物之靈反不如物,能無愧乎?欲爾曹自立,不厭反覆言之。我知二十世紀覓食艱難,故定家規(guī),甚望我子孫各精一藝,凡子孫讀書畢業(yè)后及二十一歲后,不愿入專門學校讀書者,應令自謀生路,父母不再資助,循西例也。

  所望各子孫孝友立志須學前賢,俗云:好子不食爺田地。不可爭論遺產(chǎn),不可虛度光陰,不可浪費資財,必須勤儉,言行謙恭,讀書畢業(yè),當此競爭之世,不耐勞苦不能自立,雖有一藝之長,仍須勿論薪水多少、有無,先于大公司處學習,以圖上進,方可自立也。以上各條經(jīng)老人反覆言之,不啻三令五申,各宜注意毋違所囑。

  注釋:

  ①鄭慎余堂是鄭觀應在澳門的住宅,待鶴老人為鄭觀應的雅號。

  ②劬(qú):勤勞。

  ③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是南宋浙東思想家,以恩封東萊郡侯,故稱為呂東萊。

   寫信背景及解讀

  這封信是鄭觀應1914年(民國三年)73歲時寫給諸位兒子的遺囑。前一年,鄭觀應經(jīng)過辛亥革命改朝換代的洗禮,在上海輪船招商局與大總統(tǒng)袁世凱派來的督辦楊士琦明爭暗斗,反對袁世凱主張招商局“國有”的計謀,密切配合盛宣懷使招商局重新走上商辦的路子,組織了新的董事會,當選為董事,并任為招商局稽查。但袁世凱位高勢大,盛宣懷、鄭觀應明顯出于頹勢,再加上哮喘病復發(fā),遂于1914年夏天提出辭職半薪養(yǎng)老,招商局復信挽留。

  延至12月,鄭觀應病情日重,遂將平生所積財富、房產(chǎn)各項股票和字畫等,和盤托出,分配給家人并留下遺囑。他在這封信中對兒孫特別強調(diào):“甚望我子孫各精一藝。”并舉例:“小如蜘蛛尚能結網(wǎng),蜂能釀蜜,蟻能聚糧,人為萬物之靈反不如物,能無愧乎?”他在《訓子侄之肄業(yè)日本者》所吟誦的五言詩中也是這樣告誡的:“蜘蛛能結網(wǎng),仰食愧為人。一藝不能學,何由寄此身?”

  人生在世,依靠自己的一項特長、技藝安身立命,這是一位飽經(jīng)世事滄桑的思想家在他晚年,對他兒孫千叮嚀、萬囑咐的一句話,也可以說是鄭觀應一生成功經(jīng)驗的總結,實際就是希望兒孫依靠自己的能力自食其力,“好子不食爺田地”。這封發(fā)自肺腑的教子書,也給了當代社會人群一些有益的勸導與啟迪。(原信選自夏東元主編《鄭觀應集下》)。

  ■訓長男潤林書 (節(jié)選)

  書云:“自天子以至于庶民,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庇衷疲骸笆厥霝榇?守身為大。”今爾身體羸弱,由急于丁財而不知修齊之道,是不知守身為大之旨,實舍本而求末。蓋事有本末,物有始終,所知先后則有道矣。俗云:一分精神,一分福澤,而精神出于修養(yǎng)而來。余有生以來,素位而行,惟守清、慎、勤三字。守分安命,窮通得失聽于天,然時運不濟,命途多舛(chuǎn),惟忍耐順受之而已。茲將身所經(jīng)歷及先哲之言擇要七款,為兒輩作前車之鑒也。

  一、余平日交友因愛其才華未知其心術,遂致受累,始知取人之道,須如書云:“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雹俜较ふ?zhèn)?。蓋友以輔仁,所以親君子遠小人則興,親小人遠君子則敗。

  二、日中行事無論賢否親疏,所收銀錢必須當面點明,收藏妥當。不可草率亂放,恐顧此失彼,非惟忙中有錯,且恐事過忘卻也。所交銀錢要件必須真正親筆收條,不可大意,一則恐日后不認,二則備將來稽查。《書》曰:“其難其慎?!笨鬃釉唬骸爸敹拧!笔ベt于謹慎二字再三致意者,良有以也。

  三、邇來賭博日熾,而尤以麻雀為盛,靡不嗜之如飴,昔人博弈,不過酒后適興偶一為之,稍知自好者,鄙為牧豬兒戲②不屑為也。今則不論上下,專以賭錢為事,風俗敗壞莫此為甚,甚至士夫之家設局開賭,引誘少年子弟,甜言巧語,哄騙富戶,一入圈套,小則身敗名裂,大則產(chǎn)破家亡。倡優(yōu)臧獲,對席并坐,只思利其財寶,絕不顧及體面,良心喪盡,廉恥全無,跡其起點,不過由于貪利之一念,可不懼哉,可不慎哉。

  四、人欲謀生,必須勤儉。趙清獻公③詩曰:“人生天地間,衣食誰不欲?己力不經(jīng)營,日用安能足?窮困因懶惰,借貸遭恥辱。儉用勝于人,奢侈莫隨俗。所費戒奢華,慎勿憚勞碌。此詩宜三復也。

  五、有容德乃大,厚德以載福。陳白沙④先生云:“七情之發(fā),惟怒為遽。眾逆之加,惟忍為是。絕情實難,處逆非易。當怒火炎,以忍水制;忍之又忍,愈忍愈勵。過一百忍,為張公藝。不亂大謀,其乃有濟。如其不忍,傾敗立至?!备诲觫萦栕拥茉唬骸叭讨蛔郑娒钪T,若清儉之外更加一忍字,何事不可辦?”時人有詬罵之者,弼佯為不聞,或告之,弼曰:“恐是罵他人?!痹唬骸懊骱艄?。”曰:“天下豈無同名者乎?”罵者聞之大慚。世間大富德人,必能容人之不能容。若器小福薄人,便厥然而動矣。

  六、湘鄉(xiāng)曾文正《不求不忮詩》云:善莫大于恕,德莫兇于妒。妒者妾婦行,瑣瑣奚比數(shù)。爭名日夜奔,爭利東西騖。但期一身榮,不惜他人污。聞災或欣幸,聞禍或悅豫。問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覺寤,終身讓人道,曾不失寸步。終身祝人善,曾不損尺布。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家家獲吉祥,我亦無恐怖。又云: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豈無過人姿,多欲為患害。在約每思豐,居困常求泰。矯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安榮無遽欣?;茧y無遽憝。君看十人中,八九無倚賴。人窮多過我,我窮猶可耐。而況處夷涂,奚事先嗟愾。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俟命堪終古,曾不愿乎外。

  七、處家貴和。嘗聞父子、兄弟、夫妻、妯娌不和者,多由于不遂所求,各執(zhí)一理,均意氣用事,甚至一朝之忿亡其身以及其親。凡事理應推己度人,易地而思,須降心息氣,互相研究,方知他人難處。其所求與不能應所求者,兩難之中權衡其利害輕重,以利多合理者為重,如仍不能決,即請親族中老誠明理者公決,何用爭執(zhí)者以傷和氣?

  以上七則,皆前人名言,若積資可以仰事俯畜⑥,當學先哲急流勇退,窮理盡性以致命?!痘捋E潛修經(jīng)》云:“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是也。以上先哲格言宜書諸紳⑦、宜銘諸座,可以修身。可以處世,可以養(yǎng)生,汝念之勿忽。

  注釋:

  ①《論語》為政篇一十章。

 ?、谂c豬同居嬉戲。

 ?、圳w清獻:北宋衢州人。為政清廉,有“鐵面御史”之稱。

 ?、荜惏咨?,(1428-1500年)字公甫,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

 ?、莞诲?1004-1083)字彥國。北宋宰相,為官清正,頗有廉聲。

 ?、藜潱汗糯惺渴膸ё?。

 ?、摺睹献?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仰事俯畜”謂對上侍奉父母,對下養(yǎng)育妻兒。

   寫信背景及解讀

  鄭潤林是鄭觀應的長子,生于1884年10月8日,卒于1916年4月28日,終年32歲。鄭潤林曾留學日本,法政高等警察學校畢業(yè)。回國后曾在營口海關道擔任譯員4年,后回到上海,任廈門招商分局局長。因前任局長伍湛忠作弊致使有人冒領修船費用,鄭潤林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受到處分。1913年調(diào)往福州招商分局任會計。到任后,鄭潤林在1914年7月給父親寫了封長信,詳細匯報福州招商分局的人事糾葛問題。

  鄭潤林體質羸弱,性格內(nèi)向。鄭觀應十分了解自己的兒子,故而寫信回顧他一生讀書、作事的經(jīng)驗,總結了七條戒律告誡兒子。信的開始即引用《大學》中的修身格言及孟子的“守孰為大?守身為大?!眮碚f明鍛煉身體的重要意義。所謂“一分精神,一分福澤”,這是鄭觀應奮斗一生的切實體會。這七條戒律從交友、作事、謀生、處家均引用圣賢先哲的語錄及格言,諄諄告誡。

  ■鄭觀應訓次兒潤潮書 (節(jié)選)

  近世商界、政界正中外交爭劇烈之時,吾人設獻身期間,如精神智慧不足,即處于劣敗地位;精神智慧即足,而無道德以貫注于其間,雖亦極一世之雄,然不過如石火電光,轉瞬即歸烏有。蓋無道德而欲久享世界之幸福,斷斷乎未之有。一國如是,一家如是,即個人一身之所處亦莫不如是。

  余今見之政界,奔走鉆營者蒙卓聲;謹守廉儉者沉散秩;奸巧辣手者鵲起;忠厚慈心者蠖①(huò)伏;標榜者伐異黨同、互相援引;務實者獨守岑寂、孤立無援。若夫商界,彼鎖鎖者無論也,即如素稱資本偉大之數(shù)大公司,非不成效卓著、挽回利權,而往往又因官督商辦。總、會辦均由官派,用非所學,公司內(nèi)之宜興宜革及一切應行等事,均不能深知。惟各懷私意,其權在上,假公濟私,股東力弱多受無形之損失?,F(xiàn)有董事會若出自多數(shù)之股東所舉,又恐結黨賄串,多數(shù)取決,雖有公正一、二董事維持公論,寡不敵眾,無能為力。他如市井居奇之輩,既無商學、商才,而圖斤斤然惟蠅頭之是較,奸詐陰險靡所不至。雖未嘗無一二杰出者,而大致不多外此。

  嗚呼!有強權無公理,而所謂道德者尤置腦后,非不富且貴也。然榮耀者一時,唾罵者千古,夫亦等諸黃粱一夢耳?!稌吩唬骸拔┎痪簇实?,乃早墜厥命。”又曰:“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兇?!庇衷唬骸拔┘獌床毁栽谌?,惟天降災祥在德?!惫茏釉唬骸八木S不張,國乃滅亡?!雹诠薀o論何事業(yè),何種族,若無道德而欲存于世界,嘎嘎其難。蓋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德儒尼般曰:“天下無可滅之國,其滅亡者原于道德之敗壞?!泵揽偨y(tǒng)華盛頓曰:“欲化道人民,整頓風俗,不可無道德維持之?!泵廊逦髁性唬骸奥斆鞑胖潜M人可有,設無道德以為約束,恐聰明有誤用之時,才學悉害人之具?!?/p>

  汝學問尚淺,性理未知,故難遽臻斯詣,惟今初置身于社會,將來無論求名求利,均當以道德為根據(jù)。誠如先哲云:“不為財色所困者方是英雄。”設離道德而得名利,雖備極顯榮,當以草芥視之。所謂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然名利場中敗壞良心最易,不如從事于實業(yè),所求在己,無損于人尤易保守乎道德也。予托足于官商兩界,業(yè)經(jīng)數(shù)十年,凡日中身所接、目所覯(gòu)③耳。所聞若輩之詐偽得失榮枯情形,無不畢繪于吾之前,情深感慨,故言之痛切耳。

  抑又聞之,學問之道貴誠、勤、恒,能耐苦,而又要穩(wěn)步安詳,小心謹慎。蓋凡事先審問之、慎思之,然后篤行之,方無后悔。余生平恒恐因循玩愒(kài )④、坐誤失時,故凡應辦公事必須逐日辦清。然以水虧火盛之人不免性急,急則當倉促之時往往不能精細詳審,所以有遺失什物,忘記入數(shù)、輕信人言諸弊。遽(jù)伯玉⑤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今余已七十,知非雖遲,然尤幸為爾等現(xiàn)身說法也。清、慎、勤三字,古之循吏垂為官箴,余為此三字不特為官宜守之,即作商亦宜奉作金科玉律。除錄寄汝兄潤林外,再舉以告汝。汝須于暇時披覽,勉力道德,以求無愧于樂天知命之君子可也。

  注釋:

  ①蠖(huò)屈不伸,如尺蠖之屈而不伸。喻人不得志。

 ?、谒木S:禮儀廉恥。這四個要素不能貫徹執(zhí)行,國家就要滅亡了。

  ③覯 (gòu):看見也。

 ?、軔?(kài ):荒廢。

 ?、蒉?jù)伯玉,名瑗。春秋時衛(wèi)國的大臣,他是衛(wèi)國有名的賢人,他為人正派。

  寫信背景及解讀

  這封信寫于1911年。鄭潤潮是鄭觀應的次子,1911年恰好是23歲。鄭潤潮幼年在澳門“鄭慎余堂”讀私塾,后在廣州嶺南學堂圣士提反學校讀英文書,該校1900年因時局動亂遷往澳門,鄭潤潮大概此時進該校讀書,1904年圣士提反學校遷回廣州時改名嶺南學堂,后又遷往香港。鄭潤潮前后在該校讀書八年,1911年才考進北京稅務學校。

  鄭潤潮要離家遠行到北京讀書時,鄭觀應寫下這封長信告誡兒子。當年鄭觀應已經(jīng)70歲,年初被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以二品頂戴任命為上海輪船招商局會辦、并兼總稽查之職。輪船招商局自1873年成立以來,伴隨著“官督”與“商辦”的明爭暗斗,鄭觀應兩次被排擠出局,這一年是他第三次返回輪船招商局。對于官商兩界的勾心斗角、互相傾軋,鄭觀應深諳其中三味。但鄭觀應之所以被后世稱為維新派、思想家,原因就在于他能夠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在錯綜復雜的幫派斗爭與巨大利益的誘惑下,他頭腦清醒,作事維護公平正義,為人講究品行道德,他給次子潤潮的信中,可以看出一二。

  通觀全信,鄭觀應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揭露當時官場黑暗貪腐與商界欺詐成風,所謂“奔走鉆營者蒙卓聲;謹守廉儉者沉散秩;奸巧辣手者鵲起;忠厚慈心者蠖伏。”清末官場黑暗貪腐臨近崩潰,社會風氣江河日下,道德淪喪,危機四伏。鄭觀應痛心疾首,引用中西方哲人名言,告誡兒子“故無論何事業(yè),何種族,若無道德而欲存于世界,嘎嘎其難。”

  距鄭觀應寫這封信過去了一百多年,當今中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但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少部分中下層官吏以貪腐為榮,追求物質享受,卻忽視了精神層面的建設。沒有正確價值觀的社會必將是一個扭曲、畸形的社會,從長遠來看,它無法保證經(jīng)濟的健康、持續(xù)增長和社會生活的穩(wěn)定,因此,重塑國家道德,確立社會核心價值觀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重溫百年前鄭觀應“訓次兒潤潮書”,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與紀常侄①書

  昨接來稟,忻悉吾侄署理蕪湖關道,為宗黨增輝,老懷殊深欣慰矣。

  大凡為政臨民,不難得上峰眷注,而難在下民愛戴。無許官親在外招搖,所有書吏幕友均需留意體察,免為若輩所蒙。清、慎、勤三字時刻勿忘,交涉之事如不能從者,即執(zhí)條約公法以理拒之,不可遷就以遺后患。誠如九江朱子②云:吾儕(chái)當念為官日少為民日多也。公余之暇披閱名臣言行錄,陳文恭公③遺規(guī)警省身心。

  前書論人生必須立志者。蓋志不立,如無舵之舟飄蕩無定。若志于道德,則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則富貴不足以累其心。但近世所謂道德功名而已,富貴功名而已。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一有謀利之心,則雖正誼明道亦功利耳。如志于道德,則軒冕④(xuān miǎn)亦行道立德之場,千古以下未聞許、巢而議伊、呂⑤也。愿吾侄勉之。

  注釋:

  ①鄭炳勛、字紀常,是鄭觀應的大侄子。

 ?、谥祆?1130-1200),字元晦,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坳惡曛\(1696-1771)廣西桂林人。清朝大學士,為官清正。編著有《五種遺規(guī)》,謚文恭。

  ④軒冕指為官。

  ⑤許、巢是許由和巢父,相傳二人均為堯時人,隱居不仕。伊、呂是指:伊尹、呂望。伊尹曾輔佐商湯滅掉夏朝暴君夏桀;呂望即姜子牙,曾輔佐周文王滅掉殷商王朝。

  寫信背景及解讀

  鄭觀應弟兄九人,子侄眾多,鄭紀常是眾多子侄輩中的佼佼者,1889年鄉(xiāng)試考取副貢。所謂副貢,是在鄉(xiāng)試錄取名額外列入備取,可入國子監(jiān)讀書,稱為“副榜貢生”,簡稱副貢,也是舉人資格。其曾任戶部江西司郎中,皖南兵備道兼署理蕪湖海關道。鄭紀常最初署理蕪湖海關道的時間是1909年9月。鄭觀應的回信雖沒有署日期,應該不晚于當年10月。

  鄭觀應一生除去1903年6月應廣西巡撫王之春的邀請,擔任過一個多月的左江道臺,后因王之春被革職,遂跟著離職。之前和之后,鄭觀應機遇也不少,但他始終沒有沒有涉足官場,對清末官場的貪污腐敗深惡痛絕。所以,當大侄子署理蕪湖海關道這個被當時視為肥缺的職務時,鄭觀應寫了這封語重心長的家書?!按蠓矠檎R民,不難得上峰眷注,而難在下民愛戴?!边@是鄭觀應在當時的“國有企業(yè)”沉浮多年,對為官執(zhí)政的深切體會。

附件: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jiān)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wǎng)

      粵ICP備10233762號

      nyqfw@gd.gov.cn

      投稿郵箱